教学工作的资源分享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中等学校) )。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一.总体想法

1、以培养适应生产现场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和实用性人才为基本任务;2、以企业实际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制定培养方案。

3、以“应用”为主旨和特点构建课堂教学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足够”为限度,改进课堂教学体系,强化专业课教学针对性和实用性。4、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时计划总学时的比例。

5、以改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职称水平、学历水平和技术应用水平及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走出去、走进去”为途径,努力形成“双师型、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6、根据企业各岗位实际需要的“知识点、能点”,不断更新教学法内容,优化教案,印制优秀教案作为讲义,印制优秀讲义作为教材,加强适合本专业特点、起点高、示范性强的专业教材建设。7、加强校内外专业教研室建设,与省内外企业签署长期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应用性人才新途径。8、规范实践教学,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式,加强对多种形式实践教学方式的监控,按照成熟的理论教学流程,编制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手册、实践教学进度和实践教学导师制。9、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10、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系统

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系统

(一)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两个方面、三个原则、四个突出。 一个目标:培养目标是培养大量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两个方面:面向社会,面向人才市场,服务遵义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原则: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强化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打造应用型特色。 四个突出:强调技术应用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强调“教师导向、学生导向”教育理念强调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强调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体做法如下:

1、整合课程结构,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要求,充分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和校内外专家的意见,特别是引导用户了解、调查各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实际要求,明确各方面知识所占比例,形成反映专业特色、符合实际要求的课程,从而达到整体优化。2、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保证理论知识充足的同时,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的分量。 实践教学体系由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应用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四部分组成,纵向形成体系,横向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3、坚持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

提升教学质量

提升教学质量

与生产一线企业签订实训基地协议,聘请企业工程师、酒店经理、幼儿园教师分别对机电专业、酒店专业、幼师专业学生进行讲课,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组织教师学习企业管理、专业技能。4、重新调整课程,第二年第二学期,让学生在这些地方进行实际的“工学结合”教学实习,时间短的一个月,长的三个月,有的专业还实行周实践法,一周在企业、一周在学校、学校各专业班轮流同时,对企业来说也是很大的支持。 是学校、学生、企业三者都能受益的大好事。(二)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实习实习基地建设1、校内实验、实习条件建设。

根据学校改革和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思路,按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总体要求,本着“实、实、用”的原则,在已建成各专业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开展了全面适应现代化教学和实践的、设施齐全、设计合理、先进、模拟职业环境的实践教学2、校外实习条件建设。

积极寻找校企合作双赢的机会,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成立由学校、企业、行业领导、教授、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审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内容、学时安排等,采取校企一体、产学合作的方式建设实习基地,选择职业环境开展实训和技术培训,把实践经验丰富的工作做好骨干依托行业(企业)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中心,为学生参加职业技术资格或岗位培训与考核创造条件,使学生能深入企业,结合实际,认真实习,通过(专业)职业)技术考核。(1)坚持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使学校开设的各个专业都有校企合作项目,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 把学生的学习和技能培养放在企业里进行,真正实行“中学、中等教育”。)2)组建由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和业务骨干组成的教学团队,在课堂上引入公司、企业业务流程和工作项目,聘请业务骨干指导实践教学。

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要根据就业市场需求,满足“按需培养、按需开课、按需教学”的要求,组织专业骨干编制学校各高校专业教育教材,优化各专业课程。 大力压缩市场需求课程,适度减少纯理论课,逐步增加先进的实验实习设备,提高实践操作课比重,使学生达到“理论基本充分,操作技能比较熟练,在就业市场很受欢迎”。 整个学校教育和管理,形成服务市场、服从市场的就业需求和学生技能,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托开设专业,制定教学计划,设置课程,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 培养人才,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也不能懈怠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着力培养学生“六个一”综合素质,提升我校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2009年3月

随机看看

NEW ARTICLE

标签

Tag